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幸福的日子有如曙光,照耀我們。」




































昨晚是平安夜,徐家汇大教堂(圣依纳爵堂)的子时弥撒有三台(图一), 晚上5点,7点和8点,5点的弥撒前恭迎小圣婴(图二),这台弥撒是拉丁文咏唱,悠扬的歌声从唱经台上传遍整座教堂,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平安夜在全球有多少台弥撒,有多少人在欢颂!

今天上午在徐家汇教堂有「白冷马槽」The Living Crib 的真人表演(图三/图四),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举办(图五. 意大利的工作人员).

平安夜来了, 圣诞节来了, 新年也快来了; 新年来了, 春天也要到了.

「幸福的日子有如曙光,照耀我們。萬民,請來朝拜上主,因為今天真光照臨普世。」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1948 沪宁线






这几张1948年的沪宁线列车的照片,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时很是惊讶, 还以为是纽约或是巴黎呢! 那时的中国有些方面真是豪华, 这种华丽一张照片就代替了所有的文字, 如果用文字来描述要写多少字? 看的人也不见得能想像的出, 就好象一个人可以代表所有的信, 而所有的信却不能代表一个人, 扯远了.

图一. 1948年 沪宁线 头等车厢.
图二. 1948年 沪宁线 二等车厢.
图三/图四. 会客室和吧台.

照片来源: 感谢秦风的老照片 : http://xuzongmao.blog.sohu.com/100039201.html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CAT
















又见花仙子

在申江上看到《花仙子附身》的标题,还有人记得这部早先的日本动画,花仙子为了寻找七色花各处旅行,据说找到了七色花就找能到幸福,陪伴她的是白猫咪咪和小狗来福,还有关键时刻总会从天而降的李嘉文,当然还有捣鬼的娜娜小姐和狐狸波琪,波琪又矮又胖穿了一套西服,又肥又粗的大尾巴一会藏在衣服里一会又露出来,我爸爸最喜欢波琪了。

片中的《花仙子之歌》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lu lu lu
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花儿啊,
你在哪里悄悄地开放,
我到处把你找寻,
脚下的路伸向远方.
大波斯菊是我的帽子,
蒲公英在我枕边飘荡,
穿过那阴森的针槐林,
勇敢向前,向前.
幸福的花仙子就是我,
名字叫lulu不寻常,
说不定说不定有那么一天
就来到来到你身旁.
lu lu lu

在歌声中,花仙子一定会找到七色花,一定会找到她的幸福。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花开

这株月季从春天开到现在,在初冬时还是花儿正红,颜色正艳。花总是美丽的,再普通的小花也努力要盛开。

Sunday, December 7, 2008

海水正藍

上周日在美罗城外看到容祖儿,现时的歌星真多,虽然大多知道名字,但却不知道他们当红的歌,我只在学生时代对流行歌曲感兴趣,工作之后不再似少年般易感动了,情歌大多是忧伤的,但在青春飞扬的岁月里,惆怅也是甜蜜的,那些让你的心变的柔柔的旋律,就像春天里的第一缕微风拂面,也似在绵绵的春雨中漫步,心是欢喜的。

初中时正是台港音乐大肆流行的年代,到处飘荡着。上学前会先温一会儿书,到大约7点左右,隔壁张家的四喇叭就会响起高分贝,有一段时间放的磁带总是:「我一见你就笑,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实在太美妙……」 这是张家2个小学生喜欢的,姐姐是个娴静恬美的林妹妹,妹妹则是淘气可爱的小胖妞,天天早上「一见你就笑」,现在他们也应该早就遇上了那个「你」了吧?

高中时班上去南通狼山旅行,在山上,W. 承晔拎了只录音机大播「月亮代表我的心」,他放的磁带是大连歌手段品章演唱的,当时段以模仿邓丽君而出名,W. 承晔的磁带没有白放,班中的Z.文蕾在歌声中和他渐渐走近,后来结婚了。

最近大红的《海角七号》也是和音乐有关的,印象深刻是那位「代表主席」;也蛮喜欢女主角淡雅柔和的衣服;最喜欢的是喜宴中,蓝的发乌的海水和同一个场景在晨曦中湛蓝的海水。

据说海水的蓝是因为天空的倒影,但有时天空并没有海水那么蓝啊?或许是大海把每一个蓝天都沉淀了下来,一个蓝天就是一个爱情,经过千世万代的的沉淀,所以海水越来越蓝,越来越浓,浓的化也化不开…… 张兆和在给沈从文的信中写到他们的儿子:「眼睛大而亮,睫毛长,蓝芬芬的颜色,我总疑心种因于某一次青岛海天的清明美妙,一定是有一次那海上的天空太美了,给我们印象过深,无意中就移植到孩子的眼睛里」。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时,看过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在延安东路上的上海音乐厅,片名和内容早就忘了,但其中的一幕却记到今日:夏夜里,海上繁星点点,沙滩上几个小孩子在嬉戏,一个小男孩躺在沙滩上,手指着夜空,一二三在数星星,一旁的男孩对他说:「听人说,如果你数了多少颗星星,你脸上就会有多少颗雀斑……」,记忆之手是如何来过滤?哪些是你会记得的?为什么会记住?谁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只是,后来每看到一脸雀斑的外国小孩时,心里直乐:「你小时候一定数了太多的星星!」

Friday, December 5, 2008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

《听杨绛谈往事》是今年最值得看的书,许多尘封往事听杨绛娓娓道来,温婉亲切地展现了其「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W.Wordsworth: 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此书原本打算收录杨绛照片一百多幅,但为了要压低书价,减少照片并缩小了字体, 一直很想看她的结婚照,虽然她总说结婚那天七月份大热天,新郎新娘满头满脑的汗,拍出来的照片不怎么样,但还是很想看看。

1932年早春,钱钟书和杨绛在清华古月堂门口的初相见,杨绛说:「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

相爱后,钱钟书和杨绛通信很勤,特别是假期,每天一封信。信封上的落款也千变万化,一般称「奏章」。杨家门房赵佩荣送信进房时总说:「四小姐,奏章来了。」 一天信封上写的是「门内角落」,赵佩荣颠来倒去的念也想不通,杨绛也不明白,问了钱钟书,原来「门内」即money (钱),「角落」乃clock(钱),花妙吧?

婚后,钱钟书写过一句既浪漫又体己的话给杨绛,称她为: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3 incompathible things: wife, mistress and friend. (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和朋友。)

钱钟书和杨绛既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在精神上也能够彼此欣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婚姻中还有比这更高的境界吗?这般天作之合真得只有「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李嘉欣也拉埋天窗啦!


昨天李嘉欣许晋亨在香港结婚,多么美丽的新娘子!
今年真是结婚年,
嫁了一个又一个;
今年真是结婚年,
对对佳偶喜颜开。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一粒钟搅掂一餐饭,人生仲有么野搅唔掂?」

新知台中的美食节目不少,除了《肥妈私房菜》,《60分钟真人苏》我也爱看,主持人阿苏-苏施黄,一看就是典型的香港人,和肥妈是两种风格。看阿苏走出厨房,介绍遍布港九深得其心的店铺食肆和主妇们的拿手菜肴,她在品味时不是一味地瞎捧场,而是能够辨出滋味,好吃的好在哪里,不好吃的欠缺在哪里,彼此切磋厨艺,自有一份热闹的味道,自然而随意。

现在的季节「荠菜肉丝炒年糕」很好吃,做法也简单:年糕切细条后洗净,荠菜开水里烫一烫切碎,虽然我可以把冬笋茭白切的细细的,但肉丝切的太细口感并不好,还是稍微粗一点好吃,肉丝加黄酒, 生粉, 生抽, 糖腌一下,腌的时候不要放盐-因为盐会吸出水分,肉丝容易老。准备好之后,先把年糕在油锅里炒一下,待软了盛起;接下来炒肉丝,变色即可下年糕翻炒,滴1-2滴老抽着色,咸淡加好后,最后放荠菜,略微翻几下就好盛盘了。如果荠菜换成大白菜味道也好的,因为白菜更容易吸收肉的鲜味。

天凉了喝点「粉皮鱼头汤」很是适宜:首先要鱼好,一般的胖头鱼花鲢肉质有点粗, 上次买的不知道是「青岛湖的」还是「千岛湖的」,反正是湖里的,不是塘里人工养的。这个倒挺好,肉像黄鱼是硬的一片片的,不木夫夫的。鱼洗净沥干,锅烧热加油,热锅冷油不容易粘底,煎鱼头火不要太旺,但一定要煎透,鱼的二面要煎,鱼唇和头颈那二面也要煎,煎到微黄时盛起,下姜片煸炒,香味出来后再放入鱼头,略微煎一下,倒出多余的油,喷黄酒加锅盖几秒,然后把鱼头移到汤锅中,加开水淹没鱼头,大火烧滚烧透,待鱼汤变白变浓,就改用小火闷, 至少闷30分钟以上,上桌前加葱段,粉皮和盐,粉皮一串就好的,这就做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粉皮鱼头了,鱼唇和面颊上的肉最嫩而鲜了,在大快哚颐的时候,不要忘了问问鱼仙人,问问你的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一粒钟搅掂一餐饭,人生仲有么野搅唔掂?」,翻成普通话就是「一小时做好一顿饭,人生还有什么搞不定?」

Friday, November 7, 2008

妈妈,生日快乐!
























SOMETHING GOOD

Perhaps I had a wicked childhood
Perhaps I had a miserable youth

But somewhere in my wicked, miserable past,
There must have been a moment of truth.
For here you are- standing there - loving me

Whether or not you sh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For here you are standing there loving me

Whether or not you sh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 something good ...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祝妈妈生日快乐!我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她有一个好婚姻。

每个人对人生的期许各不相同,有人爱这个,有人要那个,我从小到大一直认为:好婚姻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比其它任何都来得重要,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如此认为的。

窗外下着雨,半个多月的阴雨连绵,上海的天气以前不是这样的,金秋时节应该阳光灿烂,不喜欢没有太阳的日子,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湖山有幸,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好了,喜欢早晨在满屋的阳光里醒来。

近日政坛新闻不少:前天在大洋彼岸的奥巴马makes history;昨天在海峡对岸的马陈会,有人欢喜有人烦,先前媒体为「英九兄还是马先生?」的称呼倒是揣测良久。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CHANGE CAN HAPPEN!










今天,美国总统选举揭晓:奥巴马赢得本届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这场「不是黑人做总统,就是女人做副总统!」的竞选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然而美国有着成熟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谁上台都大同小异。奥巴马虽然以change作为口号,但若以欧洲的标准来评判,美国的左翼在欧洲则属于右翼.

如果有一天人们不称奥巴马为黑人总统,不谈论他的肤色,那么就更为进步了,真正的进步。

四年的时间很快,上一次的美国总统竞选好象也没多久。我出生的那年也是美国总统选举年,而我之所以知道总统就职的日子,因为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CHANGE CAN HAPPEN!

Sunday, October 26, 2008

[打麻将要四个人,谈恋爱得两个人.]

看了纽约公爵写的《台湾女人》,让我想起来了张国立和赵薇合写的《2个人的意大利》。此张国立不是那张国立,此赵薇也不是那赵薇,他们一个是台湾某杂志的总编张国立,一个是主持人赵薇。知道赵薇是因为看过她主持的《台湾人在大陆》,节目没什么印象,倒是记住了赵薇,清新自然,还带点学生味。

《2个人的意大利》当然是写在意大利旅行了,到了罗马之后,赵薇决定在佛罗伦萨花一个月的时间学意大利语和意大利菜,张国立则往南走,到西西里过一个月的浪子生涯。这时张国立暗自叫好:“哈,我有一个月的自由啦!”

赵薇在佛罗伦萨过得相当悠闲而自在,张国立却并没有如自己预期的那般快乐,相反倒是非常非常的失落...... 几周之后就有了这般写给赵薇的email:“......风景虽然秀色可餐,但一个人,已经快没胃口啦,总算明白为什么打麻将要四个人,谈恋爱得两人了。” 在张国立的满腔期盼中二人会合了,出乎他自己意料的,他居然说:“回去就结婚吧!”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据说,想确认两个人是否适合共度一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起去旅行。 因为在旅途中,每个人都会原形毕露......”

相似的话在在《围城》中钱钟书也写过,旅行是最琐碎,最麻烦的,两人经过旅行而彼此不讨厌,没有吵嘴翻脸,也就意味着愿意容忍彼此的坏习惯,接纳彼此的缺点,那大概是可以做一家人了!

Friday, October 17, 2008

忽然得花香
















金秋时节,上海还随处可见夏日风情,桂花飘香,满地金粟。

图一. 忽然得花香.
桂花香,吹得满山开。
图二--图七. 复兴公园。
图三. 我爬,我爬,我爬爬。在草地上有好多这样的爬行小孩,爬起来都很快,有劲道。
图四. 父与子。
图五. 摄影者。
图六. 手托香腮的小粉红。钱钟书有诗:“惯与伴小茶,儿戏浑忘倦。”
图七. 城隍庙九曲桥下的鸭子。有个笑话:有次和几个朋友去苏州乡下,车过太湖,远远望去看见有一大片鸭子在湖边,我就开心地唤大家看,其中一位看了几秒就忍不住笑出声:“哎,不是鸭子,是人在游泳!!!”,我细细一看真是人在游水哦,让他们笑了一路.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听杨绛谈往事》

吴学昭所著的《听杨绛谈往事》10月初由三联书店出版,首印15万册。让许多杨绛迷欢喜不已,此书虽不是杨绛所写,但毕竟是杨绛所谈。吴学昭(吴宓的女儿)和杨绛一家有着多年的交往,有许多外界所不知的第一手资料。

一向偏爱三联的书,很多好书都是三联出的,上半年沈昌文写了本《知道》,《文汇报》上有整版的书摘,我对出版社历史方面并没有兴趣,所以没注意,倒是爸爸看了之后向我推荐,老爸讲好么总要看看了,一看的确不错,就去买了一本,书中讲沈昌文如何从一个上海金店的小学徒到三联出版社的掌门人,个人的经历如何融和在中国历史的风云际会中。

好了言归正传,《听杨绛谈往事》不薄不厚28万字,想一气呵成地看了,却又舍不得看的这么快,哎,在矛盾之中还是很快地花一个晚上就看好了。很好很有趣:杨绛小时候很是淘气,三岁的时候,在无锡的三姐到杭州,第一次见到三姐,就命她“叫声季康官嘛”,三姐说:“我为啥叫你?” 还有杨绛和费孝通在苏州振华女中同学时,小儿女间的稚气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掩卷不免感叹感动,只能胡诌二句:杨家有女纯一等,神仙伴侣羡煞人。

PS. 纯一等: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书时,门门功课包括体育在内都是一等,所以在东吴被称为纯一等,当是整个东吴只有3人是纯一等。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糖葫芦

周五在《文汇报》上看到徐城北的文章,其中的一段抄在下面:

......三十年代,叶老等人创立了一份流行全国的畅销刊物《中学生》,母亲多次在苏州投稿并得奖。父亲比母亲大两岁,他在北京投稿也中过奖。后来,杂志成立了一个中奖者才能参加的联谊会性质的组织,我父母在那里相互认识、熟悉并相爱。

父亲冬天从前门火车站出发时,就带着母亲点名要的东安市场买来的糖葫芦。为了不让其被车厢内的高温融化,就把窗户打开,而让拿糖葫芦的那只手伸到窗外——就这样,父亲从北京前门一直伸到苏州,一直伸到找到母亲住处敲门时。母亲感动了,后来与父亲结合了,叶老等前辈一直默默赞许着他俩。

后来《大公报》其他前辈告诉我这件事时说:“你爸是瞎说,可你妈沉浸在爱当中,你爸说什么她都相信,这实在是没办法啊……”......

Monday, October 13, 2008

上海私家厨房(6)--来福楼



洪长兴的涮羊肉一直弛名沪上,在新城隍庙。每个桌子上一口大锅,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一起涮,现在想来有点奇怪,但当时却是司空见惯的。我一个同学家就在延安路连云路,借了洪长兴的人气开了一家叫“一品香”的火锅店,生意不错,有些老客人经常光顾。听他们说,蔬菜的盈利最高,一碟蔬菜标价5元总要的吧?十多年前5元在小菜场可以买好几斤菜了。店里养了一只小白猫,瘦瘦小小,大概从小吃羊肉的缘故,性子烈了点见人就是一爪子。

延安路建高架时,洪长兴到了南京路,就没去过。渐渐地火锅店遍地开花,如淮海路食品二店楼上的“天天旺”红及一时,不像洪长兴只有羊肉菠菜细粉,他们有海鲜有牛百叶,还有泥鳅。但是天天旺环境有点脏,所以没红多久。

新式火锅店要属来福楼最干净,环境西化,初开在襄阳公园对面海之星咖啡的楼上,要从申申面包店上到二楼。羊肉好吃-肉质细腻;肥牛肉也不错-但终究肉粗了点。锅底不讲究,只要白汤或开水都可以,因为我是不吃锅底里的内容,涮肉时的肉沫都在锅里,觉得不干净。有一次陪香港的同事到来福楼,她讲:“今天我们来点点好的,点点肥牛肉。” 我们平常倒从没觉得肥牛肉算高档的,或许香港牛肉贵吧。

某年某天下班和Judy同行一段,她说要去做Massage,我当晚是约了人在来福楼,中途我去洗手间,就看到了端坐着的Judy(并没有注意她和谁在一起,因为来福楼桌子之间距离很近也分不清谁和谁是一桌的。)就唤她,不想她却有点尴尬,原来和她一起的是个外国人,蛮正常的事,也不知道她为何讪讪的?只是心想她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Massage?

思南路邮局上的东来顺是用黄铜暖锅的,以羊肉为主,黄铜暖锅比较好玩,高了点涮起来有点费劲,天微凉有点想念火锅了。

图一/二. 来福楼的调料,自己调配。我调的是:海鲜酱+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再来点芝麻和花生碎屑点缀其上,比较传统的口味,candy说我调的好吃。
图三. 名气很响的婆婆蛋饺。金黄的皮子,适量的肉馅,口感不错。

来福楼:
淮海中路1416号2F
淮海中路222号力宝广场3F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上海私家厨房(5)--鹿港小镇和海之幸

这个鹿港小镇,不是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也不是辜家的鹿港小镇,这是台湾人在上海开的的时髦餐厅,几年前第一次去就喜欢上了。那时还只有古北一家店,小小的餐厅,桌子挨着桌子很挤,人多有点吵闹,但菜是好吃的,甜品是可口的。在那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时髦的,年轻的,真的很漂亮的小姑娘。三杯鸡,鲁肉饭,菠萝油条虾......统统对胃口,也是在那里第一次吃到芒果沙和红豆冰,如此的细节,如此的浓郁,太好吃了,相比之下我们的赤豆刨冰就显得太过粗糙了。

看过台湾菜,再来看日本菜。日本菜我最喜欢的是海之幸,去的最多是新乐路上那家,在东湖宾馆的外面。食材非常新鲜,吃来吃去最爱的还是三文鱼刺身,听说海胆很好,试过一个就没兴趣了,还是三文鱼顶好吃,其它常吃的有北极贝,烤鳗鱼,烤银鳕鱼,蟹籽寿司,蔬菜水果沙拉-这个帮助消化,可以让你吃更多的......

第一次吃芥末是在香港,和谭小姐一家去吃海鲜,自己选好鱼蟹交厨房煮,我没注意碟中的绿色芥末,就沾了上去,沾么也沾了多一点,一口进嘴辣的我眼冒金星,谭小姐忙说忘了提醒你是辣的,快吐出来,我还是坚持咽了下去,哇,这就是芥末?虽然第一口辣的我狼狈,但我还是喜欢上芥末了。我大概是比较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如榴莲,也是在香港,谭小姐买来请我吃,二人在酒店房间里悄悄吃(酒店里不让吃),她说很多上海人都受不了榴莲味道,我倒是一吃就喜欢。

鹿港小镇:水城南路101号
海之幸:新乐路169号

Monday, October 6, 2008

上海私家厨房(4)--苏浙汇,小南国和席家花园

吃饭有时是吃味道,有时是吃环境,前面介绍的都是一些小馆子,只适合家人和熟人间的随意小佐,如果是请客或是想环境好点的就不行了,那么苏浙汇,小南国和席家花园等新式饭店就要出场了,这些饭店都以江浙菜自居,但实际上都是综合各地的菜系了,有家常菜也有鲍参肚翅。这几家店的环境都很好,苏浙汇室内设计大方流畅,小南国和席家花园都爱开在老洋房里,各有特色。

苏浙汇的第一家点开在国泰电影院旁,环境雅致,蜜汁火方是特色菜,Butter焗银鳕鱼,肥而不腻,吃口鲜美。海蛰头脆而有嚼头,秋风起时有“蟹美人”供应,说是产地特供,吃过一次,约4两大的大闸蟹。

小南国的菜式清清爽爽,鲍汁刺参鹅掌:汁浓绸,刺参发的恰到好处,鹅掌酥烂,很好吃的。小南国每人有2双不同颜色的筷子,一是取菜的,一是吃菜的,卫生的很。

席家花园,之所以叫席家花园是因为第一家店开在东平路1号,那原先是苏州洞庭席家的花园洋房。巨鹿路的分店也是一幢老洋房。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是清炒蟹粉包饼:一盘清炒蟹粉,一碟像北京烤鸭的薄饼,把蟹粉包在饼里,我觉得还是直接吃蟹粉爽气,味道是好的啦!

苏浙汇:茂名南路127号
小南国: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内
席家花园:
东平路1号(普希金铜像旁)
巨鹿路889号

Sunday, October 5, 2008

陈慧琳10月2日在香港举行盛大婚礼!


国庆:观灯和游园





























图一/二/三. 国庆晚上: 游人如织的南京路.
图四. 外滩.
图五:中山公园. 坐在草坪上和Yvonne边吃糖炒栗子,边看游人放风筝,期间还来了个加菲猫。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