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9, 2011

一枚蓝宝, 二代王妃

1981年的暑假, 阿佩姑姑从香港回上海时, 聊天时讲到英王子婚礼的事, 问要不要香港发行的王子大婚的纪念邮票, 当然要的, 她返港后就寄了一套来, 我当宝贝似的藏着。 时光真快, 30年的光阴就过去了。

TCL旅游频道本周每晚播放有关英国皇家婚礼的节目, 第一天是查尔斯黛安娜1981年7月29日的婚礼,这是我第一次详细地看到他们的婚礼过程, 之前只看过零星的片断。 所以坐在电视机前很是专注。画面中, 20岁的黛安娜美的像一朵花, 查尔斯也还个是挺拔的年轻人, 看到中年的女王抿着嘴, 强忍住几乎要喷出的大笑, 一切都像是电影中的漂亮人物, 却比电影更漂亮。

红毯上挽着父亲的黛安娜, 东张西望忽闪着一双大眼睛, 可爱的就像一个平凡的小女孩;紧张时用手搓着婚纱的窘样子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我想是她那羞涩的笑容俘虏了世人, 那害羞的笑容使人亲近, 令人感到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宣誓时,当黛安娜念错查尔斯名字时, 查尔斯露出笑容看了一看黛安娜, 完全就是个宠爱着黛安娜的查尔斯, 那时他是爱她的, 她也是爱他的。

字幕时不时的出现:14岁露营的少年后来成了首相, 小傧相现在是著名的什么什么, 这2个挥旗的3岁和5岁的男孩现在一个是33岁, 一个是35岁...... 把人从历史中拉回现实, 让人唏嘘不已。 在婚礼仪式中当牧师问到, 是否有人对这婚姻有疑义时? 出现的字幕是:在现场的卡蜜拉是否会发声? 也看到了年轻时端正的卡蜜拉。 婚礼上黛安娜母亲略带忧郁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做为一个母亲, 一个过来人, 也许潜意识中隐约地为女儿捏一把汗?

马上,还有4个小时, 1981年新人的长子, 有着黛安娜眉眼的威廉就要举行另一个盛大的婚礼了, 又一个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同一枚蓝宝石戒子又将在教堂中做见证, 如果黛安娜能在, 那该多好啊。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复活节红豆食府午餐

复活节从教堂出来, 去红豆食府午餐, 信义新天地A9馆7楼, 点了烤麸, 葱油海蛰头, 清炒河虾仁, 干丝炒牛肉丝, 苏式小笼, 还是多了点, 剩下的打包给他上课做便当。

吃到了久违了的河虾, 虽然红豆食府的虾仁咪咪小, 但毕竟是河虾,总是河虾的鲜味, 让我一解谗佬虫, 嘴巴总算有点味道了,河虾是我从小就一直喜欢吃的。

红豆食府的上海菜是最接近上海人口味的, 一个菜系到了外地总是要改良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 纯粹照搬原产地的风味是不行的, 就像上海的“鹿港小镇”, 卖的是台菜, 但已是上海人的口味了,在沪时带他去吃过2次, 他觉得台湾味不浓。 我们上海人却很热衷那里的“菠萝油条虾, 鲁肉饭...”

现在此时的上海春天有多少时令啊:蚕豆! 草头!! 马兰头!!!河虾!!! 塘鲤鱼!!! 太湖三白!!!

Tuesday, April 26, 2011

马立峰卖刀!

在上海台的东方购物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面孔: 双立人的马立峰。 先施是上海最早销售双立人zwilling刀具的百货公司, 最初和香港代理商进货, 随香港人叫孖人牌。 后来德国原厂来上海设厂了, 中文名为“双立人”, 还新出了一个“单立人”系列。 双立人是德国进口货, 单立人是上海工厂生产的。 当时就是马立峰负责销售,那时的他瘦瘦高高,不苟言笑。

我们家有一把孖人牌的多用刀, 很是实用, 除了大骨头不可剁之外, 其它的切块切片切丝, 一把刀统统搞定。 一次出差广州买了椰子回沪, 弄不开椰壳, 我自作聪明地说用德国刀试试, 就用靠近手柄的尖角试了一下, 立刻就弄出了大约半粒米的豁口, 不是刀的问题, 而是不应该它开椰壳。 就拿给马立峰, 请他帮忙到工厂把豁口磨磨圆。 几天后他告诉我, 上海工厂的设备无法打磨。 这似乎也说明了“为什么双立人的价格是非常的贵, 而单立人只是贵。” 所以现在我们家的这把刀还是有个豁口, 提醒着我的莽撞, 还好并不影响日常的使用。

到了台湾之后, 当然也买了双立人的刀,还从上海带了一把单立人的砍刀, 但前些天发现剁肋排之后有了一个缺口;买的双立人水果刀也是软软的, 和以前德国进口的质量不一样。 在@梅玺阁主:上看到讲“真正的好刀是潮州菜师傅用的双狮牌或陈枝枝,”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买到。

双立人后来也做锅具了,没有用过,听用过的人讲做菜的速度是快了,但味道并不怎么样。电视里一位酒店大厨讲:“外国人做菜以营养为主,不讲究口味,牛排从纽约到洛杉矶,都是一个味道。而我们中国人做菜,则是以要好吃为主。” 看来还是我们的炒菜锅更能做出适合中国人的小菜。 @梅玺阁主:也讲“中国菜炒究爆炒,要锅薄传热快的,另外还有颠锅的手势,双立人那种厚底锅,是跟自己过不去啊 ”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盲目迷信牌子, 尤其是洋牌子。

Sunday, April 24, 2011

Easter Eggs 2011


复活节在圣家堂弥撒,发了2个漂亮的复活蛋。

Friday, April 22, 2011

耶稣复活庆祝: 公拜苦路


本周圣周,从圣周四至周日教堂都有耶稣复活庆祝,今天下午两点半圣心堂有公拜苦路,从教堂开始, 沿罗斯福路, 台电大楼, 小公园, 由汀洲路返回教堂, 在洪神父的带领下, 浩浩荡荡很多人参加, 历时近两小时。

Monday, April 18, 2011

春游

上周他们学校放春假,我们去了中正纪念堂, 国父纪念馆和辅仁大学。

Wednesday, April 6, 2011

春天去看花

愚人节风和日丽, 植物专家苏老师带我们去台大看“白流苏”, 此白流苏不是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 原先我只知道“流苏”是一在种丝制品的穗子,常用于窗帘带或服装的下摆等处, 前些天看《联合报》才得知, 还有一种植物也叫“流苏”。

在苏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在台大看到了和上海略有区别的梧桐树, 品尝了西洋橄榄树叶,闻了好几种香香的,臭臭的叶子,增长了许多知识, 当然重点是欣赏白流苏, 苏老师说台大戏剧系馆前的这株白流苏是全台母树, 其它地方的白流苏都是从此株上剪枝的, 现在已不允许剪枝了。 母树果然气势就不同, 繁花累累, 春风沉醉的流苏雪,让人流连不已。

对面的台湾本地杜鹃花也开得正艳。 早上出门前我嚷着:“我们今天去picnic!”--这是我的口头语,嘿!中午时分在生態水池旁小坐, 苏老师像变戏法一般,拿出猶太人的傳統食物 "貝果" 让我们吃, 我们真的“今天picnic!”了!

午餐后我们上阳明山看马蹄莲, 竹子湖遍山都是马蹄莲, 马蹄莲一直是幸福的象征, 张允和在她的《佳期》中写道:“在荒野中行路的人见到马蹄印的激动心情只有很少的人能亲身体验到,马走过的地方就有路,有水,有草,有人,有生命,有幸福......”
看好马蹄莲, 又去了阳明书屋, 蒋宋行宫。 在入口号处, 他直说怎么那么像庐山上的芦林一号毛泽东的别墅, 是有些相仿, 中西式样的四合院的布局。

Tuesday, April 5, 2011

参观永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上周去参观了永和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展馆的布置陈列都很好, 恰逢墨西哥的瓜达鲁佩的圣母,圣像,花毯特展。

图一: 博物馆入口处:谁创造了是世界? 图二: 白色为天主教的洗礼衣,花团锦簇的是苗族的儿童服饰。 图三: 耶路撒冷旧城的圣石庙 图四: 墨西哥的圣母像花毯 图五: 墨西哥瓜达鲁佩的圣母花毯, 上海徐家汇教堂有一幅墨西哥领事馆赠送的瓜达鲁佩圣母像, 很是漂亮。

Monday, April 4, 2011

郑念: 高贵的灵魂

(此文初写于去年。) 前几天收到堂妹Jian的Email,附了个连接,Jian还发表了一通对北京旧城保护的不满,其实这是城市发展中的老问题了,现在上海很多老洋房都开饭店了,弄点真的假的家具模仿30年代,但给人的感觉总不是那个味,为什么大家都热衷怀念30年代的上海?是不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没有了当时的优雅气质,没有了那一份从容淡定,没有了教养,没有了文化... 因为自身的底气不足,所以才会那么流连早已逝去的老时光?

我点了Jian的连接,随手点了here,一下子就看了:Nien Cheng,啊,郑念!去年年底(2009年)在新民晚报上看到程乃珊写的回忆文章,才知道她已回归天乡。

每次经过福州路的外文书店,总会进去转一圈,不是为了看书,只是为了看一看郑念的照片,很多年了,那里一直有郑念的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封面上是她美丽的照片,第一次看到之后就惊讶无比:一个历经痛苦的老太太,是什么样的信念? 让她依旧明眸善睐? 如此之高贵如此?

知道郑念是在很多年前的夏天,买了她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中文版。也是在福州路上,忘了是科技书店还是哪里。在书店的二楼还是三楼?柜台上地上乱哄哄地堆满了成捆的书籍,这本书并不在其中,是问了店员才从里面拿出来的。

这本书看的人热泪盈眶,尤其是最后,1980年当郑念坐船离开上海时,在黄浦江上的船只上,她望着外滩她曾经工作过的壳牌办公室的窗口时的那一段,不由人不泪流...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生于北京,在天津的中西女中和北京的燕京大学受教育,后赴伦敦经济学院留学。丈夫郑康祺为留英博士,曾任民国时期外交官,1949年后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1957年郑念接替丈夫的职务直至1966年壳牌结束在中国的业务。

图一:1980年离开上海前,郑念将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悉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其中包括一幅唐伯虎的仕女图,她请博物馆帮忙复制了一幅做纪念,是这幅吗?
图二:明亮双眸。
图三:1966年郑念和女儿梅苹。

朱大可:《郑念,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程乃珊:《一代名媛郑念
小转铃:《对于名媛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