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1, 2009

陈丹青:在我心里时常望见七十年代的上海夜晚

在胡乱转台中看到陈丹青,平时我一看到他是立刻换台的,因为他的眼神怕人势势,那份凌厉,任凭再糯软的一口上海普通话怎么冲也冲不淡。

听他在讲《日常的台湾》中提及的“温良恭俭让”,也就看了下去,他认为在他小时侯(五六十年代),周围的人也大都也有着“温良恭俭让”的风貌,然而,随着传统文化的断层……

听得有点味道,索性就去买了本他的新书《荒废集》来看看。其中《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一文让我几度湿了眼眶,去年看了安东尼奥尼拍的记录片《中国》,拍摄于1972年,一个西方人眼里70年代的北京,河南,南京,苏州和上海。在南京那几个面容娇好的女子,就是走在今天的新街口依旧是明艳动人。在上海有一个超过3分钟的长镜头,大雨过后,湿湿的街道,湿湿的房子,异常干净,空荡荡的,起先我以为是十六铺一带的南市,直到镜头摇到外白渡桥,才知道是苏州河外白渡桥以北一带。

书中插图不少,最后一张是陈丹青和弟弟在自家晒台上的合影,1970年,下乡前,文化程度是茂名北路小学。照片中的他神采飞扬,满脸是笑,不见一丝现在的犀利,那一年他17岁,青春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3 comments:

曾泰元 said...

你描述的電視、影片和書本我都一無所悉,不過從你的轉述,我可以想像那也是我喜歡的感覺和味道。

哈哈,你最近好像寫得比較勤快了!

Travel and Eat with Daidai said...

我知道陈丹青是何许人也,但对他的这本书很有兴趣,因为上海的七十年代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

纽约公爵 said...

70年代的上海,那个时候还是在读小学吧,记忆虽然模糊,但现在还记得曾经把铅笔之类放进永嘉路的梧桐树洞里,如果现在去找,说不定还有。